博雅出版facebook 博雅出版line
認識真正的杜拉克: 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
認識真正的杜拉克: 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
  • 作者:彼得‧杜拉克
  • 譯者:鄧軍海等 編者:邵明路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23/10/6
  • ISBN:978-626-97661-1-6

本書是由八篇彼得˙杜拉克的文章匯集而成。八篇中只有一篇來自杜拉克的管理著作,其他七篇來自他關於社會和政經類書籍。

杜拉克認為好的決策者不僅僅需要擁有知識理論,更重要的是新世界觀。通過閱讀《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可以讓我們窺測杜拉克作為一個管理大師和社會生態學家究竟是如何思考,以及他思考的歷程。企業家如果想要發展自己的企業,這是一塊大可借箭的他山之石。
杜拉克管理哲學的門徑


           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產生的文化土壤不相同,但諸多思想表現了人類文明的相通性,在全球社會的影響下更趨於互鑒融合。很多中國企業家讀到杜拉克著作的第一反應是,「杜拉克的話講出了我想表達的意思。」我能體會到創業者「學到新東西」的那種興奮,中國企業家與杜拉克管理思想產生的共鳴,為管理實踐提供了新的啟發。管理哲學的發展路徑是中西哲學合體的道路,向「識別途徑者」請教是正途。
           杜拉克(1909-2005),世稱「現代管理學之父」,是一位博雅老人,他的一生都在思索和寫作,其管理學橫亙20 世紀。杜拉克開創的管理學科既有基礎的管理哲學和研究方法,也注重實踐。他的管理學說,主要來源於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熊彼得、丹麥存在主義哲學家齊克果、美國的管理學先驅傅麗特、英國的保守主義者柏克,和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等。杜拉克的貢獻和成就舉世矚目,他曾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AAAS)院士和美國管理學會(AOM)院士。在晚年,杜拉克獲得美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
           杜拉克1954 年出版的《管理的實踐》,讓現代管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1957 年的《明日的地標》中探討「新世界觀」時,杜拉克首次明確提出管理哲學(Management Philosophy)名詞及概念:
    企業也不是由規模大小來定義的。只有在整體結構產生質的變化時,量的變化才有意義⋯⋯這種轉變並非連續的過程,而是不連續的事件。在一舉跨越某個質的門檻之後,聲音串成可識別的旋律,言語和動作結合成行為,多項程式構成管理哲學⋯⋯。
彼得.杜拉克,《明日的地標》
(臺北:博雅出版,2020)頁51
            杜拉克的現代管理學科和管理哲學理念在1950 年代同時產生,他認為:
管理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Management, similarly, is a configuration term.”
Peter F. Drucker, Landmarks of Tomorrow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57), 5


杜拉克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研究
            杜拉克管理哲學主要建立在西方的人文體系之上。在中國培訓時,有中國企業家當面提出,杜拉克是否理解中國?是否來過中國?我對杜拉克訪問中國十分有興趣,曾查閱加州的杜拉克檔案卻沒有發現詳細的記錄。我用加州州立大學的圖書館數據庫,檢索到的杜拉克訪華相關材料。1987 年11 月18 日杜拉克在其主持的《華爾街日報》管理專欄,發表一篇有關訪問中國的文章〈百萬人沒有工作是中國的宿敵〉(註1)。
            1987 年,中國正經歷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率高,通貨膨脹失控。1987 年11 月杜拉克作為世界銀行的外國專家,應邀到北京參與了為期一週的經濟與企業改革討論會。出席會議的是30 名中國政府高級官員,會議的主題是幫助解決數百萬人的失業問題。杜拉克研究了中國多種形式的企業狀況,認為1980年代的國營工廠的工人終身僱傭制,和企業績效形成一種矛盾的關係。缺乏勞動力流動機制的終身僱傭制,妨礙了個人發展和組織的績效。中國社會(集體企業)產生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訓練有素的有技能的工人。
           他列舉了一個發生在中國的實例:自行車是當時中國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工廠的倉庫累積超過3,000 萬輛自行車的庫存。為什麼?因為自行車品質不合格而變成堆放的廢鐵。讓沒有經過技能訓練的工人從事生產,是暫時緩解就業問題的權宜之計,導致生產的產品品質不合格而產品滯銷,工廠(集體企業)倒閉反而增加了失業。杜拉克指出,1978 年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人多地少的剩餘勞動力(失業)凸顯。杜拉克肯定中國農村的鄉鎮企業的創新,對當時剛剛開始發展的鄉鎮企業(Village Industries)評價道:「中國的鄉鎮企業是當今最具創造想像力的社會實驗創舉」,只是(可惜)即使最成功的鄉鎮企業,也只達到了僱傭千人的規模。當時規模尚小的中國鄉鎮企業,只能夠解決部分失業問題。杜拉克從中國歷史的角度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他指出中國從1850 年代的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到1987 年,近200 年來週期性的社會運動摧毀了國家(發展),人口和就業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
           杜拉克認為中國的發展速度超出所有西方人的預設(杜拉克,《巨變時代的管理》,1995)。1999 年,杜拉克授權邵明路先生創辦管理研修學院,2000 年5 月12 日,杜拉克為邵明路創辦的北京光華管理研修中心題詞如下:「迅速培養稱職的管理人才和創業者,使他們能與世界頂級強手競爭,顯然是中國最需要的,也是中國社會與經濟取得成功的關鍵。北京光華管理研修中心為中國管理者和創業者提供全世界最優良的管理知識和管理工具,不但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是至關重要的。」以中國為世界的一部分,對不斷發展中的中國持續關注與研究,也反映了杜拉克的新世界觀整體論。

邵明路先生編輯《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
           邵明路先生是一位深具創業精神的中國企業家,曾經從改革開放伊始的1980 年代成功創辦數家企業,涉及房地產、後勤服務、管理諮詢與培訓等多個行業。作為杜拉克管理學院創辦人,在辦學、研讀和教授杜拉克20 多年後,邵明路先生主張「杜拉克所有的著作是一本書」,反映了他對杜拉克思想的整體觀的解讀。杜拉克的思想包括社會、社區、政體和管理,多個主題是一個整體。
           邵先生曾經參與了杜拉克先生《下一個社會的管理》(2002年)的書稿討論,成為十多位被邀請者中的一位。邵先生近年來致力於杜拉克管理研究,嘗試「用杜拉克的語言闡釋杜拉克的思想」,並已經出版了第一本匯編《杜拉克論極權主義與社會拯救》(2021 年)。在《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的編輯過程中,邵先生借鑒了杜拉克《下一個社會的管理》的成書模式。從2022 年8 月開始組織八篇文章研討,我有幸參與了相關章節的討論。《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是邵先生編輯的第二本著作,書稿最終落腳在作為社會功能和博雅技藝的管理(Management as Social Function and LiberalArt),試圖以精神維度和新世界觀哲學為開啟理解杜拉克學說的門徑。

          本書共有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於信仰。《不合時宜的齊克果》從杜拉克的精神世界出發,以杜拉克的精神體驗作為思想體系的切入點。這種研究方法,對於不熟悉西方宗教思想和尚未產生信仰的人來說,有挑戰和難度。但是一旦深入理解杜拉克所提出的,「人同時存在於社會維度和精神維度」的理念,杜拉克學說的大門就可以開啟了。
           第二部分是世界觀。杜拉克對哲學領域的新世界觀整體論的明確論證有兩篇文章:第一篇是依據二戰後初期美國的社會現象改變,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整體新世界觀」(Landmarks of Tomorrow, 1957)。第二篇是基於冷戰末期世界範圍的社會現象,提出「從分析到感知的新世界觀」(The New Realities, 1989)。
           第三部分是信仰和世界觀的應用。齊克果認為,「人的存在,可以不在絕望中,可以不在悲劇中,可以在信仰中。」人有了信仰,既是精神維度的個人也是社會維度的公民。個人(包括企業家)只有在信仰中正視不完美的社會,才能面臨困境承受絕望,才能堅持自己的使命。杜拉克視兩篇世界觀文章為感知分析不同社會生態的基本方法,包括工業社會(Industrial Society)、知識社會(Knowledge Society)、企業家社會(EntrepreneurialSociety)和非營利的社會組織(Social Sector)。無論社會發展的任何階段和形態,杜拉克的社會生態願景始終如一,即面
對社會必然的不完美,建設尚可容忍的功能社會(FunctioningSociety)。
           第四部分是發揮管理功能,建立有效運行的社會生態組織。2023 年我校對了一份邵先生和杜拉克交談的檔案材料,其中邵先生回憶,杜拉克曾經對他說:「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關重要。」杜拉克曾長期關注中國,並和邵先生等中國的企業家、留學生和學者保持溝通。中國在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飛速發展,印證了杜拉克的期待,中國社會產生了自己的企業家群體。對杜拉克新世界觀接受度,影響著企業家對杜拉克管理學的理解,決定著正確的理念能否在企業組織生態內落地實踐。邵先生作為一位企業家,作為少數跟隨杜拉克學習的中國人,經過長期的實踐,為後繼的企業家和管理者探索出一條學習杜拉克整體思想的門徑:即齊克果存在主義精神維度和新世界觀整體論。
           我願意鄭重推薦這本書給尋找杜拉克門徑的企業決策者。決策者不僅僅需要擁有知識理論,更重要的是新世界觀。通過閱讀《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可以讓我們窺測杜拉克作為一個管理大師和社會生態學家究竟是如何思考,以及他思考的歷程。中國的企業家如果想要發展自己的企業,這是一塊大可借鑒的他山之石。
          《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該書從新世界觀整體論哲學為切入點,是全面系統地理解杜拉克管理思想的著作,是邵明路先生新的探索和成果。是為序。

劉敬輝
加州州立大學人文學院 終身教授
敬序於洛杉磯
2023 年1 月22 日春節
編者序


           這本書顧名思義,是由八篇彼得.杜拉克先生的文章匯集而成的,它們分別是〈不合時宜的齊克果〉(1949)及其引言(1993)、〈新世界觀〉(1957)、〈從分析到感知:新世界觀〉(1989)、〈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1993)、〈何謂正常運作的社會〉(1942)、〈從盧梭到希特勒〉(1942)、〈現今人類的處境〉(1957)和〈作為社會功能和博雅技藝的管理〉(1989)。讀者可以透過閱讀每篇文章之前的編者說明,找到該篇文章的出處。八篇中只有最後一篇來自杜拉克的管理著作,其他七篇均來自他關於社會和政經類書籍。比起世人對他的定位「現代管理學之父」,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社會生態學者」。要想瞭解箇中原委,以及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態學(當然也包括管理學)建立於其上的信仰和世界觀根基,本書可能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為什麼要編這本書?
           我從1999 年結緣杜拉克先生,承蒙他的信任和授權,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開設以他的姓名命名的“Peter F. Drucker Academy”(中文譯為「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二十多年來,因此得以接觸到數以萬計的企業家、管理者、商學院教授和管理諮詢師,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先生的尊崇令我印象深刻。不過在他們中間,有一個普遍存在的誤解一直困擾著我,即認為杜拉克的管理學是讓組織和個人在市場和職場中取得成功的利器,似乎只要有上進心和學習熱情的人都可以習得,而與學習者本身秉持何種信仰、世界觀和政治理念,並不相關。曾經有一位在IBM 中國區擔任高管的朋友向我指出,杜拉克明白說過,他在自己的管理著作中刻意避談宗教信仰和哲學,就是佐證。我雖然對他的結論不以為然,告訴他杜拉克一生著書三十九本,管理學部分僅占十五本,要理解他的管理著作應該把它們放在作為一個整體的「杜拉克學」中觀照,但我當時並沒有就其個別管理觀念和原則給出具體的說明。
           其實我之所以得遇杜拉克先生並非偶然。當年介紹我去拜訪他的人是我的生意合作夥伴和朋友,時任美國財富500 強之一,ServiceMaster 公司的董事長兼CEO,比爾.波拉德(William Pollard)先生。ServiceMaster 是美國乃至全球後勤專業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我那時是它的中國區特許經營商。它的使命宣言由四句話組成:一切為了榮耀上帝;幫助人發展;追求優異;在盈利中成長。很明顯地,這是一間不以市場成功和經濟功利為終極目的,因而與眾不同的公司,而杜拉克先生正是它的管理顧問。該公司通過重新設計工作和專業技能培訓,把那些教育程度不高,只能被僱傭去從事平凡、瑣碎甚至令人厭惡的服務工作的基層員工,變成值得客戶和社會公眾尊重的專業工作者,而不僅僅是提供給他們一份謀生的職業;正是這一點,深深的打動和吸引了我。在涉足ServiceMaster 的業務之前,我已經有多年經商經驗,也讀過若干管理書籍,我那時和大多數後來遇到的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一樣,只看到管理可以提升績效,幫助企業成功的一面,並沒有意識到管理背後的基本信念和世界觀有多麼重要,直到遇見比爾.波拉德和他的企業。之後我得以反思杜拉克的管理學與商學院教授的MBA 之間,到底有什麼質的不同,也始自我在中國引進ServiceMaster 業務的經營管理實踐。
           在波拉德和杜拉克之後,還有一個人對我認知的改變發生了重要影響,那就是約瑟夫.馬齊里洛(Joe Maciariello)教授。馬齊里洛是杜拉克先生多年的同事和朋友,在杜拉克去世之後,仍鍥而不捨地對他的學說追根溯源,他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呈現於他與歷史學者凱倫.林克萊特(Karen Linkletter)合著的《失落的杜拉克管理藝術》中。這本書一開始就列舉企業界因為喪失美國社會的基本信念和價值觀,一味追求利潤,給消費者和社會公眾帶來的災難。雖然這和太平洋彼岸發生在中國的物質主義和功利主義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應該說中國的情況要嚴重得多),但是兩者都印證了我的憂慮:如果人們,尤其是社會精英,只把管理學當作價值中立的商業工具,卻忽略受到管理行為和決策影響的人,包括但不限於管理的對象─ 工作者,那麼這樣的管理學勢必會把它的學習者和實踐者引到邪路上去。
        《失落的杜拉克管理藝術》出版後不久,在一年一度舉辦的「中國彼得.杜拉克管理論壇」上,我作為開場發言嘉賓做了題為「管理學不是成功學」的演講,沒想到得到了熱烈的反響。在論壇結束後,我的演講旋即被多家知名媒體採用和轉發,據不完全統計,短短的兩週內,至少有三十萬人收看視頻或閱讀了它的文字稿。這意外的成功與Joe 的《失落的杜拉克管理藝術》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的現象很相似,它不禁引起我的思考:隔著太平洋的美、中兩國不約而同發生的響應,是不是在昭示某種趨勢的改變?世界在長時期沉迷於功利主義和過度的物質追求之後,是否開始重新思考和定義何謂人的本質和人生圓滿,開始回歸精神價值觀?
           受到啟發和鼓舞的我於是邀請Joe 以《失落的杜拉克管理藝術》中的內容為基礎,開發一套深度研討課程,把杜拉克的管理原則和它背後的信仰與世界觀根基貫通成一體。這套包含十四個主題的系列研討課程被命名為「博雅管理的實踐─ 培訓培訓師的課程」,簡稱“TTT (Training The Trainer)”。從2016 年起,我們在北京、香港和洛杉磯,成功開辦了十多期“TTT”。在中途,Joe 和我坐下來檢討“TTT” 的得失,我們共同認為,雖然“TTT”在打通杜拉克操作層次的管理知識和工具與觀念層次的信念方面,收到了值得欣慰的成效,但是仍未能達到真正通透的地步,尤其是在為什麼有效管理的組織型社會可能成為遏制極權主義邪惡統治的唯一替代,以及為什麼信仰和世界觀會對此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一要害問題上。Joe 承諾他將深化這個方向上的研究,據以擴寬和完善“TTT” 課程的設計。只可惜他的驟然去世打斷了這個計劃。
          故事講到這裡,聰明的讀者已經猜的到我為什麼要編這本書了。事實上這是我編的第二本杜拉克文集,頭一本是《杜拉克論極權主義和社會拯救》,兩年前已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文集出於同一目的,都是為深化和完善“TTT” 課程而增補必要的研討材料。我自問是個做事的人,作文章即便是編選別人的文字,於我而言也是勉為其難,但逝者已矣,Joe 留下的工作畢竟需要能理解它的人承擔。

這本書是編給誰看的?
          本書固然是為未來“TTT” 課程的學習者─ 那些希望通過“TTT” 的學習,不但自己能正確理解杜拉克管理學,而且有能力傳授給他人的人而準備的;但它的讀者也包括任何想要窮根究底,探尋杜拉克學說真諦的人,無論他們是學者還是實幹家。身為編者總是希望讀者多多益善,但是因為本書的閱讀並不輕鬆,理解更非易事,我猜它只是一本小眾的讀物,兼且在財務上一定入不敷出。我最樂觀的期待也只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逐
步受到更多的關注,贏得較多的讀者─ 假如Joe 和我對人們正在從物質和功利主義的沉迷中甦醒的判斷是正確的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到底這是一本彼得.杜拉克的文集,正如他的其他著作經歷漫長的歲月至今仍歷久彌新一樣,我希望本書也能展現頑強的生命力。

怎麼去讀這本書?
           如果你從書中八篇文章編排的順序和目錄中的說明文字去看,很容易得出「按順序依次閱讀就好」的結論,但是這種線性的流程可能不符合你個人接收知識的特定路徑。作為編者,我依照我所理解的各篇文章之間的內在關聯性,試圖提供某種明確的指引給讀者,但我並不反對讀者從其中任何一篇自己最有經驗基礎,因而也最有「感覺」的文章入手,再及其餘。同好楊無銳博士在精讀各篇後認為,一般讀者可以從居中的〈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這一篇開始,再向前延伸至世界觀和信仰那三篇,向後延伸至其他四篇,亦不失為一個合理的建議,因為中間這篇既不太過理念化或抽象,又不過於具體化,相對而言可以「雅俗共賞」。我相信這八篇文章任何一篇的深度都不是線性地從頭到尾讀一遍就可以把握的,因此很可能實際閱讀起來會是跳來跳去:從此篇跳到彼篇,讀完後面的又跳回前面,即循著個人有所感悟不斷重復閱讀。如是,則不論你從哪一篇開始,最終都可以逐漸走向對全書的融會貫通。楊無銳博士研讀後把他的領悟寫進一本與本書配套的導讀文集。對於沒有基督教信仰的讀者而言,〈不
合時宜的齊克果〉或許是八篇文章中難度最大的一篇,卻又是理解杜拉克信仰和世界觀的起點。鄧軍海博士為這篇文章做了新譯、詳注。這兩本書計劃與本書同時出版,希望能為讀者帶來啟發和幫助。

鳴謝
          本書原訂在一年前出版,一推再推之下遲至如今,概因本人對於文字編輯工作的外行拖慢了進度。不過在這一年裡卻有機會聚集一批鑽研杜拉克學說的同好,就八篇文章逐篇進行相當深入的線上研討,研討中頭腦風暴所產生的真知灼見,校正了我之前諸多理解上的膚淺和失準之處,其中對本書成書貢獻最多的幾位是:慈玉鵬先生審校了八篇文章的譯文;楊無銳博士為每一篇文章精心撰寫了「解讀」;楊黎明先生全程主持了研討活動;劉敬輝教授撰寫了序言;孫虹發先生編選了書中的附錄四「杜拉克的自由觀」;劉屹松先生、黃建東先生和王章林先生與上述各位分擔了特定文章的導讀;蔣鵬先生則為線上研討提供了技術支援。我在此向他們一併致以由衷的感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的編輯和出版雖然是我發起的,最終卻是眾人精誠合作的成果,沒有他們的熱心投入,本書斷然無法以現在的面貌呈現給讀者。
編者 邵明路 謹識
2023 年5 月於台灣
序  杜拉克管理哲學的門徑 
編者序 

第一部 入世的宗教信仰:價值觀、承諾、信念、熱情和抱負的依歸 
第一篇 不合時宜的齊克果
 引言:社會為何不夠 
 不合時宜的齊克果
 附錄一:閱讀〈不合時宜的齊克果〉的19 個問題 
 解讀 

第二部 與「事」俱進的世界觀:目的導向的方法論 
第二篇 新世界觀 
 附錄二:閱讀〈新世界觀〉的10 個問題 
 解讀 
第三篇 從分析到感知:新世界觀 
 解讀 109

第三部 信仰和世界觀的應用:杜拉克的社會生態學 
第四篇 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社會生態學的主題、工作和特質 
 附錄三: 閱讀〈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的11 個問題
 解讀 
第五篇 何謂正常運作的社會:一般社會原理 
 解讀 
第六篇 從盧梭到希特勒:歷史的教訓 
 附錄四:杜拉克的「自由觀」 
 解讀 
第七篇 現今人類的處境:今後的挑戰 
 解讀 

第四部 社會生態學的工具:博雅管理 
第八篇 作為社會功能和博雅技藝的管理:管理的領域、正當性、原則和特質 
 解讀 

第五部 回顧與總結:杜拉克的八段金句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