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於40歲前後,偶然機遇中接觸了杜拉克,深受杜拉克著作震撼。作者從杜拉克經典著作中,看到杜拉克要探討的,正是作者在閱讀西方哲人、小說家作品時看到的主題:及主義的診斷,以及救贖之道。
此書為作者參與紹明路先生組織的杜拉克八篇文章讀書社群,期在共讀、研討中,寫下來的學習筆記。
書中包含「內篇」、「外篇」、「雜篇」。
「內篇」:對八篇文章的研習筆記。
「外篇」:收錄近年來作者在各種場合分享杜拉克思想的紀錄。
「雜篇」:收錄作者研習柏拉圖、杜斯妥也夫斯基、曼˙埃利亞斯等西方哲人之筆記。
文學博士。畢業於中國南開大學。現為加州高等管理學院(CIAM)博雅管理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欲采蘋花不自由:中唐士人心態研究》、
《其實不識字:在漢字裡重審生活》、《十九日談:古詩十九首裡的生活和英雄》、《亞特蘭蒂斯的水手:從柏拉圖到德魯克》。
邵明路先生編選的《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由博雅出版,本書是邵先生所選八篇文章的研習筆記。這些筆記,並非對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文章的權威解讀,而是作者文責自負的個人感知。
有必要交代一下作者研習杜拉克的機緣和歷程。
我在一所水準尚可的大學從本科讀到博士,旋即進入另一所大學教書。所學,所教,都是中國古代文學。我熱愛《詩經》、《莊子》、《史記》、陶詩、杜詩,所教也是相關課程。謀生之資正是所愛之事,這本是一條安閒有餘裕的職業道路。
在體制裡工作了幾年,也作為旁觀者飽看了些世事風雲,我的興趣從古書擴展到近代。一路研讀章太炎、康有為、梁啟超、辜鴻銘、沈曾植、嚴復、王國維、魯迅、馬一浮、胡適、馮友蘭……,一邊琢磨近代史,一邊對極權主義在東西方的不同軌跡、不同境遇產生好奇。於是,又帶著好奇讀了些西方近現代哲人的書。我發現,對於極權主義和人類命運,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湯瑪斯.曼(Paul Thomas Mann)、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C.S.路易士(C. S. Louis)、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這幾代西哲的診斷和思考與同時代的中國文士差異很大。一直以來,我已習慣了現代漢語對特定議題的的界定、假設與論述,猛然接觸到全然不同的理解,大驚,大疑,大喜,大悲。大驚,往日奉為正確答案的故事忽然遭逢挑戰;大疑,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惶惶然不知孰是孰非;大喜,原來救亡、啟蒙、富強、自由之類的漢語套話之外,還有如此豐厚深刻的思想資源。這些賢者的幽遠之思,恰好可以幫我理解身邊的「切今之事」;大悲,依照這些賢者的洞察,極權主義
不是早已遠去,而是正在降臨。現代人在三岔路口上爭吵不休,全然不察腳邊吞噬一切的深淵。
40 歲前後幾年,我沉浸於西哲的哲學和小說世界。偶然的機緣,遇見了杜拉克。一天,一位相熟的學生遞給我兩本書,一本名為《最後的美好世界》(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一本名為《行善的誘惑》(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兩本小說,作者都是彼得.杜拉克。學生說,讀這兩本書,覺得好看,但又不知所云。我初讀的印象,和她一樣,覺得好看,又不知所云。前後讀了幾遍,我發現這位小說家想要處理的主題,竟和杜斯妥也夫斯基、湯瑪斯.曼那樣偉大的小說家不謀而合,他要藉小說研究美與自由的毀滅、現代世界的魔性、信仰與虛無。如此精彩的小說家,不知為何,我從前竟一無所知。出於愧疚,我用各種方式搜集他的資訊和著作。原來,杜拉克是被世人奉為大師的管理學家。
至今記得讀《經濟人的終結》(The End of Economic Man)、《工業人的未來》(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明日的地標》(Landmarks of Tomorrow)、《社會生態願景》(The Ecological Vision)、《正常運作的社會》(A Functioning Society)、《旁觀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的那種震撼。杜拉克先生要討論的,正是我此前在西方哲人、小說家那裡讀到的議題:極權主義的診斷,以及救贖之道。
一邊研讀杜拉克,一邊寫了些學習札記。正是這些札記,讓我遇見一眾同好,並結識了一些敬重杜拉克的企業家;也得到一些機會,向企業家朋友們分享研習杜拉克的心得。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幸結識邵明路先生。邵先生編選過一本《杜拉克論極權主義與社會拯救》,讀到那本書,我就知道,儘管同為優秀企業家,但邵先生理解杜拉克的視角不同於此前遇到的企業家朋友。2018 年開始,邵先生打算從浩如煙海的杜拉克著作裡挑選若干文章,以精粹選本的方式展現杜拉克管理學背後的信仰、價值觀。開始是五篇,幾易其稿,最終定為八篇。它們分別是:〈不合時宜的齊克果〉(1949)及其引言
(1993)、〈新世界觀〉(1957)、〈從分析到感知:新世界觀〉(1989)、〈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1993)、〈何謂正常
運作的社會〉(1942)、〈從盧梭到希特勒〉(1942)、〈現今人類的處境〉(1957)和〈作為社會功能和博雅技藝的管理〉(1989)。
圍繞八篇文章,邵先生組織了讀書社群,我有幸參與其中。在共讀和研討中,諸位同道先進惠我良多,而本書就是共讀、研習的學習筆記。
我把對八篇文章的研習筆記置於全書「內篇」。「外篇」的六篇雜文,則是近年來在各種場合分享杜拉克思想的紀錄,它們並非針對八篇文章而寫,卻也涉及八篇文章關切的議題:自由、責任及其信仰根基。「雜篇」的幾篇文字寫作時間更早,研習柏拉圖(Plato)、杜斯妥也夫斯基、湯瑪斯.曼、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的時候,我尚未聽聞杜拉克。遇見杜拉克之後,我發現先哲所憂之事,不相謀而適相得。近年試著通讀杜拉克全集,我驚喜地發現,他常在不經意的地方提到我早已熟悉的智識父兄。
讀過《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的朋友,可以隨興翻翻本書「內篇」。雖是對八篇文章的解讀,這些札記可能要比原文更曲折難讀。有些曲折輾轉的討論,是受問題激發,不得不如此。更多的囉嗦夾纏,則是作者能力所限,欲不如此而不能。必須交待並向讀者致歉的是:每篇札記的「篇章主旨」其實就是《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裡的「解讀」。在《認識真正的杜拉克:八篇不可不讀的文章》裡,它們的功能是對文章義脈的簡要說明;在本書之中,它們的功能是引出縱深的話題和縱深的討論。思量再三,還是不避重複,讓
它們在不同的文脈裡發揮不同的作用。
對文學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先隨興翻翻本書「雜篇」。那裡提到了幾種偉大小說,或許也算能談出一些興味。
還有一種方法,是從本書「內篇」附錄讀起。針對八篇文章中的三篇(〈 不合時宜的齊克果〉、〈新世界觀〉、〈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邵先生提出了若干閱讀問題,我就其中兩份問卷做了逐題「試答」。這份問答,可視為杜拉克、邵明路和後生無銳的跨時空精神交流。
好友鄧軍海是C.S.路易士的勤苦譯者。在我寫作本書的同時,他對〈不合時宜的齊克果〉做了全新的譯、注,並且寫了極具力量的研讀札記。作為此八篇文章的配套讀物,鄧兄譯注也由博雅出版。
一段旅程的結束,是另一端旅程的開始。是為記。
楊無銳
序
內篇 八篇文章研習:功能社會與極權診斷
第一篇 〈不合時宜的齊克果及其引言〉札記
篇章主旨
文本脈絡
屬靈視野與現代成見
研習鏈接
第二篇 〈新世界觀〉札記
篇章主旨
文本脈絡
為何反省笛卡爾
重提目的論,何種目的論
研習鏈接
第三篇 〈從分析到感知:新世界觀〉札記
篇章主旨
純粹感知批判
第四篇 〈一個社會生態學家的省思〉札記
篇章主旨
張力:一種社會生態觀察法
科學、社會科學、社會生態學
庫恩其人其書
《科學革命的結構》關鍵概念
庫恩方法與社會科學
庫恩關切與杜拉克關切
第五篇 〈何謂正常運作的社會〉札記
篇章主旨
文本脈絡
第六篇 〈從盧梭到希特勒〉札記
篇章主旨
文本脈絡
理性與極權
研習鏈接
第七篇 〈現今人類的處境〉札記
篇章主旨
文本脈絡
第八篇 〈作為社會功能和博雅技藝的管理〉札記
篇章主旨
附錄一 閱讀〈不合時宜的齊克果〉的19 個問題及試答
附錄二 閱讀〈新世界觀〉的10 個問題及試答
外篇 自由與極權:世界的可能性
亞特蘭提斯的水手:讀彼得.杜拉克札記
不合時宜的杜拉克:杜拉克與軸心時代
在生活中發現責任:述小說家杜拉克
政治的根基與危機:杜拉克的政治生態視野
自由、責任、世界觀:杜拉克的秩序觀
「成果」與「我執」:讀《為成果而管理》
雜篇 文學與極權診斷
作為旅途的《理想國》:政治的博雅技藝
從洞穴到地下室:杜斯妥也夫斯基與現代魔性
曼的病人:湯瑪斯.曼與現代魔性
可燃的世界:卡內蒂與現代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