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出版facebook 博雅出版line
新現實
新現實 杜拉克談新政治、新經濟、新社會、新世界觀 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uld View
  • 作者:彼得‧杜拉克
  • 譯者:林麗雪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日期:2021/10/25
  • ISBN:9789869985192
這是一本供決策者和有志成為決策者的人閱讀的書;內容涉及相當廣泛的主題,包括全面討論日本、西歐、俄羅斯和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的政府、社會和經濟議題。本書也討論技術對武器與國防的影響、對政府的功能與限制的影響,以及對學校與學習的影響。作者彼得‧杜拉克在本書中並沒有聚焦於明日要做什麼,而是在深思默想明日的同時,聚焦於今日該做什麼。他就像一位智慧而又滿懷關切的老人,再次用他宏觀的視野和淵博的知識,為我們剖析了今日所處時代的前世今生,並指出了那些「已經發生的未來」,讓我們更加明前行的方向。
         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年移居美國,2002年6月20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作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導讀 另一個「歷史分水嶺」是否已悄然來到? 顧忠華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部 政治現實
第1章 時代分水嶺 
第2章 消失的社會拯救 
第3章 羅斯福美國願景的終結 
第4章 俄羅斯帝國消逝後 
第5章 軍備效果適得其反 

第二部 政府與政治程序
第6章 政府的局限性 
第7章 新多元主義 
第8章 提防魅力:對政治領袖的要求已改變 

第三部 經濟、生態與經濟學
第9章  跨國經濟與跨國生態 
第10章 經濟發展的矛盾 
第11章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經濟學 

第四部 知識型社會
第12章 後商業社會 
第13章 兩種反主流文化 
第14章 以資訊為基礎的組織 
第15章 作為社會功能與博雅技藝的管理 
第16章 轉變中的知識基礎 

結語 從分析到感知:新世界觀 
 
另一個「歷史分水嶺」是否已悄然來到?
顧忠華教授
 
       彼得‧杜拉克於1989年出版本書時,意外地預言了「蘇聯帝國」的垮台,他澄清從未想要「預測未來」,只是根據經驗的綜合判斷,描述自己看到的「現實」。實際上,杜拉克在三十多年前所提供的種種遠見,有不少現象的確已逐漸實現,也就構成了我們今天面對的「新現實」。
       為何杜拉克有能力注意到一般管理學者忽略的情境,以致看得到局勢發展的趨勢呢?原因不僅僅在於杜拉克本身有著深厚的人文知識背景,更在於他始終把持著自由開放的心靈,不斷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如他自己所說:
 
       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分水嶺,往往不引人注目,而且在當下很少受到大眾注意。但一旦跨越了分水嶺,社會景觀和政治景觀就會改變,社會氣候和政治氣候都會不同,社會語言和政治語言也異於以往。新的現實情況就此出現。
 
        本書採取了一種宏觀的視野,觸及了極為廣泛的主題,杜拉克表示這是「一本供決策者和有志成為決策者的人閱讀的書」;不過,他也批評「他們中有太多人,也許是大多數人,仍然把決策建立在昨日的現實基礎上。」值得玩味的是,今日的讀者若是想要直接參考本書的論點,又應該如何避免落入「把決策建立在過時的現實上」?
        其實沒關係,杜拉克先生早就聲明本書不會提供「答案」,而是「試圖讓在     21世紀社會中以資訊為基礎的知識組織決策者提出正確的問題。」即便如此,建議讀者仍須好好咀嚼本書並深入分析的各項議題,尤其是有關第7章的「新多元主義」,本章清楚描繪了現代社會如何產生了「功能性」的組織,這類組織又如何塑造出新的勞資關係,也時時挑戰陳舊的管理知識;而第四部「知識型社會」中的幾個章節更濃縮了杜拉克對於知識創新帶來深刻變革的「新世界觀」,而我們只須考慮到人工智慧(AI)造成的衝擊,便有可能自行想像人類目前面對的「新現實」。
       最後不妨問道:另一個「歷史的分水嶺」是否已悄然來到?杜拉克若處於2021年,會如何看待世界局勢的變化?本書並未提到近三十年在國際經濟上出現的最大變數:中國的崛起。眾所皆知,杜拉克是非常反對共產主義的體制,他始終堅信唯有一個自由的市場經濟,能夠釋放出人類最積極的創造力,也才有能力經營美好共善的社會(他因此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然而,今天的民主價值體系正受到「數位極權主義」的嚴重威脅,究竟人類的未來命運將由哪種體制來支配?這讓我們不禁懷念起彼得‧杜拉克的「預言」了!
         
                                    (本文作者曾任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回上一頁